文章詳情
丁基內胎發(fā)展簡史
日期:2024-11-23 00:39
瀏覽次數(shù):3271
摘要:
一、發(fā) 展 簡 史 丁基橡膠(isobutylene-isoPrene rubber,縮寫為IIR)的開發(fā)始于1870年,是用三氟化硼作催化劑,使異丁烯于室溫下運行反應制得低分子量的均聚物。1931年,Otto和Muller-Cunaradi用路易斯酸(如BF3)使異丁烯在-75℃左右的溫度下聚合,制得高分子量的聚異丁烯。但因這些聚合物的化學結構是完全飽和的,故不能用諸如硫黃為基礎的普通硫化體系運行硫化。加之聚合物冷流和蠕變大,不能用傳統(tǒng)的方法加工。Spark和Thomas用少量異戊二烯(或丁二烯)與異丁烯運行共聚,于1937年成功地合成了可硫化的丁基橡膠,繼之于1941年建廠,1943年正式運行工業(yè)生產。與此同時,加拿大 Polysar公司也在建設丁基橡膠生產廠,年設計能力為6700噸。目前,美國Exxon公司在英國、法國、日本,Polysar公司在加拿大、比利時分別建有丁基橡膠生產廠。 由于輪胎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1948年美國 Goodrich輪胎公司發(fā)明了無內胎輪胎。他們使用天然橡膠/丁苯橡膠/丁基橡膠再生膠做氣密層。這種氣密層存在內壓損失大、接頭易損壞、與胎體天然橡膠粘合不牢等問題。1953年 Morrisey通過對丁基橡膠運行改性,開發(fā)出丁基橡膠溴化的方法。1954年Goodrich輪胎公司使用了溴化丁基橡膠 Hycar 2204制造無內胎輪胎。但是,早期的溴化丁基橡膠的均勻性、穩(wěn)定性和成本都不夠理想。Polysar公司1971年開發(fā)出一種溴化丁基橡膠連續(xù)制造法。該法生產的溴化丁基橡膠質量穩(wěn)定,可以大批量生產,從而廣泛應用于鋼絲子午線輪胎和高性能乘用胎的氣密層(內膠層)。 Esso公司1960年使用連續(xù)法生產了氯化丁基橡膠,該膠的均勻性、穩(wěn)定性較好、生產成本比溴化丁基橡膠低,能與天然橡膠并用作斜交輪胎、子午胎和無內胎輪胎的氣密層。 80年代,溴化丁基橡膠和氯化丁基橡膠已成為輪胎中使用的重要特種橡膠,被廣泛用于做輪胎的內膠層、胎側和胎側膠條等。 二、制 造 簡 介 丁基橡膠是一種線型無凝膠的共聚物,是以異丁烯與少量異戊二烯使用離子型聚合法生產的,聚合反應如圖8-1所示。 丁基橡膠的聚合是將異丁烯和異戊二烯溶于氯甲烷中,與溶解于氯甲烷的三氯化鋁催化劑混合,在-96℃的溫度下運行反應,生成的丁基橡膠膠漿通過一裝有熱水的閃蒸罐蒸發(fā)除去未反應的單體和氯甲烷,然后擠壓脫水、干燥即得成品。干膠經稱量,包裝,入庫。